San chieh fo fa mi chi

三階佛法密記卷上

SOURCE:
Pelliot #2412R1; Pao-tsang 120.265a-279a. In Yabuki Keiki, Sangaikyō no kenkyū 72-108.

CORRECTION:
Text input Shanghai, 1995; checked and edited Ling Huang 1998-99; final editing and input of Mojikyo characters by Junko Komatsu, 2002

DISTRIBUTION:
Jamie Hubbard (jhubbard@smith.edu); freely available for non-commercial use when distributed with this header intact (Koh Phi Phi Lei, July 1998).


<Punctuation and encoding notes>




[73]

三階佛法密記卷上 釋本第一卷盡


將釋三階四門料簡一示名二擧數三釋義四指文 示名有二一題名二

文名題名有三一就法立名名三階佛法二就義立名名三階根機衆生邪正

上中下下[*]不同所由義三就意立名名第三階佛法空見有見衆生學認十二

種顚倒文名有四三階一部文有四重有大段有段有子段有子句大段文中

即道第一大段第二大段第三大段是也段文中即道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等是也子段文中无子段字但道第一第二第三等是也子句文中亦无子句

字但道一者二者三者等是或言又已下亦是若委細論之文有六重或有段

内段少故不説或有子子句多故不説此即第一門示名竟 言舉數者三

階一部大段有三段有十子段有廿五子句數多或大或小不可具説此即第

二門舉數竟 言釋義者三階一部文有四義一就過去習氣明三階根機

義即第一大段是二就現在人行明三階邪正義即第二大段是三就所禀經

教明三階法有上中下輕重淺深義即第三大段内初三段是四就悲敬二田

明三階人依境起行損益多少所由義即第三大段内第四段是 略明三

[74]

階法義有二一明能行人亦名所詮法即第二大段是二明所行法亦名能詮

教即第三大段是其第一大段雙明人法法有能依所依人有能證所證所依

即甚深大乘經等能依即三階佛法所證即三階根機衆生能證即一切經律

論此即略釋義竟 廣釋三階以人對法能詮所詮各有七重能詮七者謂

文法義根行解病所詮七者謂人法義根行解病第二大段正明人行解病法

義根第三大段正明文行解病法義根第一大段雙明二七其文七是所依人

七是能依是故一&M000097;子段之首舉法題宗依法立人又人七是所詮文七是能

詮即是以根對法義通釋三階具有五義 一明三階根機攝三階无始習氣

行解病通名行以為三階本根成根行體即是三階行法攬三階行法成三階

人説三階人行法為三階文教法又依三階文教法起三階新行解破三階病

成三階受法根機是三階義此即四卷倶是第一大段三階根機不同所由義

二明三階人行邪正攝三階現起行解病通名行以三階行法成三階人以三

階人依三階根禀三階文教成三階人各各依根起行修斷趣證邪正不同是

三階義此即四卷倶是第二大段三階人行邪正不同所由義三明詮三階人

行為三階文教法由禀三階文教法起三階解行以三階解行破三階病成三

[75]

階根以三階根法成三階人授三階人三階文教上中下法令修斷趣證是三

階義此即四卷倶是第三大段法有上中下輕重淺深不同所由義四明三階

位攬行解病以成三位第一階位六住已去是六住菩薩具三義一行深二解

眞三病輕即三賢十地通凡及聖是第二階位者從須陀洹已去是免三惡趣

由於大乘有趣入義根機不定若遇大乘人法即得入大乘位若不遇大乘法

即不得入大乘位故名不定第三階位者從邪見成就定不可轉五種不救已

去是亦名邪解邪行成就已去是涅槃經説善星比丘讀得誦得講得十二部

經坐得四禪佛道不解一句一字之義无毛髮善根不免謗佛等是大品經有

見菩薩佛藏經有見比丘月藏經牛王目十輪經八大善人等是五明三階時

處處別有二第一階處即一乘世界亦名淨土蓮華藏世界常唯純有諸佛菩

薩无聲聞緣覺處是第二第三階處同即三乘世界亦名五濁諸惡世界娑婆

世界盲闇世間三界火宅一切衆生起於斷常即是空見有見衆生亦名三乘

衆生十惡世界是於惡處中時別有三佛在世佛自住持佛法位判是第一階

時佛滅度後一千五百年已前由有聖人及利根正見成就凡夫住持佛法位

判當第二階時從佛滅度一千五百年已後利根凡夫戒定惠別解別行皆悉

[76]

邪盡當第三階時於第二階時三義不定一就行明時即如前説二就病明時

即第二五百年後第三階惡賊狗菩薩病起屬第三階時三就法明時即千年

已後應四聖諦法滅袈裟變白不受染色屬第三階時此即第五惣明三階時

處竟上來位及時處兩義遍在一部三大段中 第四指文者文有四卷題

名遍在三卷之初唯第四卷屬第三大段文无別義故不別題但抄前題標於

卷首其三大段遍該四卷第一卷即是第一大段第二卷即是第二大段第三

第四卷合是第三大段段有十子段有廿五等者第一大段就根行位分為三

段第一段以根對法第二段就行通説此兩段倶文少不分子段第三段就位

別説有三階即分為三子段第一子段明第一階根機於中有三何以故第三

何以故廣明五本五末義第二子段明第二階根機於中有五子句前四子句

明第二第三階同顯共第一階別第五子句明第二第三階異顯下兩階別第

三子段明第三階根機兼明最廣一切經律論常説純説顚倒次明所依甚深

大乘經謂大般涅槃經大方廣佛華嚴經次復對諸門辯同異卷末因三階自

相對辯同異即明七種最大別慈[惡]顚倒此是第一卷第一大段指文竟

第二大段就現在人行賞罰出世分為三段第一段明三階人行邪正即分為

[77]

三子段第二段明三階人賞罰行輕重不同復分為三子段第一子段明第一

階人賞罰行於中具明三階能行賞罰人行位盡第二子段明第二階人賞罰

行於中兼明諸佛菩薩眞應兩身凡聖善惡邪正大小同異難識肉眼凡夫不

別即明善惡兩種顚倒第三子段明第三階人賞罰行於中具明三階起教法

及能起教人並所起教法同異及起教意別明不輕菩薩能起教人起教多義

文有四子句後明第三階人十子句金剛惡即是五本五末中自他義第三段

明三階人出世行淺深不同復分為三子段第一子段明第一階人出世行於

中初明位上人六住已去通凡及聖普別違順倶行盡次復明合學別所由略

明八種佛法驗普習氣本末遠近普敬別簡根機具足成根源由第二子段明

第二階人出世行於中具明普別兩種三乘根機次復廣説邪正四依第三子

段明第三階人出世行於中明第三階人正合學普眞普正八種佛法兼觀住

持三寶是有緣根機當根破病次復對第二階明根機藥病四子句次復明三

寶廢興末後廣明護法損益合是第二卷第二大段指文竟

第三大段就三階法賞罰出世及所依境分為四段第一段明三階文教法有

上中下分為三子段第二段明三階賞罰法輕重不同復分為三子段第二子

[78]

段明第二階賞罰法於中具明三階人七種懺悔滅罪證驗同異難識第三子

段明第三階賞罰法於中明最大多罪因最大多阿鼻地獄果學別上四子句

即是五本五末中上下義第三段明三階出世法七別七普淺深不同又分為

三子段第三子段半在第三卷末半在第四卷初合為第三階出世子段於中

初具明八種佛法次明學別十三子句初五子句即明五種不救並第六子句

即是六部經説最多顚倒第七子句廣明十二種顚倒所依經文並在第三卷

末於第四卷初別明十一部經説邪盡顚倒次明四部經説出顚倒惣屬第七

子句餘六子句明不合作人主法主所由即十三子句盡即是五本五末中普

別義後六子句明不合作僧官都統所由即是善惡義惣屬第三階出世子段

竟第四段就悲敬二田明三階人依境起行損益多少所由法於中有三段内

段第一段内段明悲敬二田厚薄第二段内段明能敬行心有淺深二倶文少

不分子段第三段内段以聖人正人對第三階邪人明賞罰輕重損益不同分

為四子段第一子段明聖人正人輕敬重治罰有七種益廣説第二子段明聖

人正人重敬輕治罰有七種損略説第三子段明第三階邪人輕敬重治罰有

七種損廣説第四子段明第三階邪人重敬輕治罰有七種益略説卷末引大

[79]

集月藏分經像法決疑經證悲敬二田為勝此是第三第四卷指文竟

釋文有四一明能起教人二明所起教法三明教所詮義四明教所為人第一

明能起教人者即信行是謂當一乘菩薩六住已去通凡及聖倶是由能發願

受善惡兩種身故能入六道隨類應生由不假人法即自開解故能為他起教

故下文言唯除一乘根機諸佛菩薩已外終无有能得一人於佛滅度後獨自

學出世間一人一行无人无行五種不忏盡八種佛法徹到成就者廣如後釋

白道俗者依三部經一依法華經不輕菩薩起一乘教法白四衆故二依十輪

經佛起三乘教法俗人為首道俗並説通為刹利沙門説故三依像法決疑經

具説道俗名字經云未來世中一切道俗故

第二明所起教法者即抄出三階佛法是問抄出三階佛法為經中有故抄出

為无故抄出若爾何失若經已有何須抄出若經中无何得抄出答有同而異

同故得抄出異故須抄出異有三義一者所為人不同二者所説法不同三者

為人説法廣略兼正不同佛為第一第二階上根人説出世義微細淺近眞身

應身一乘三乘大乘小乘普別倶説為第三階位上邪見成就不可轉人説世

間義不為説眞實法出世義今正為第三階位前人説出世義兼為第一第二

[80]

階下根人同説普眞普正佛法又廣略不同佛廣説第一第二階略説第三階

今廣説第三階略説第一第二階故須別為第三階人抄略為廣説普眞普正

出世義依諸甚深大乘經者謂大般涅槃經大方廣佛華嚴經此明所依甚深

大乘大部廣教究竟了義顯非己見人語妄語此兩部經倶具足明三階佛法

涅槃經中對三階根説三階法華嚴經中對第一階人説三階法 諗法師

云涅槃經中明第一階有十處説一如第二卷説純陀菩薩舉根興請一行深

二解眞三病輕者是二如第六卷説有知法者无問老少道俗持犯悉得為師

戒為未來諸菩薩等學大乘者説如是偈不為聲聞弟子説也三如第七卷説

實是凡夫得現聖人相利益衆生佛噵不墮過人法四如第十一卷説不假人

法自能得度譬如病人莫問得醫不得醫倶差五如第十二卷説雖是凡夫為

住持佛法得用重治罰法即仙與國王殺五百婆羅門等是六如第十八卷明

具足能持三階佛法謂菩薩所持即无壞滅七如第廿六卷明不假緣伴自能

起行如第九功徳内具説八如第廿七卷説雖是凡夫得現聖人相處處求名

求利佛噵是菩薩少欲知足九如第卅二卷出其位地謂六住諸菩薩通凡及

聖倶不假人法自能得度是十如第卅三卷明文義倶解謂微妙之義為諸菩

[81]

薩説是謂廣説第一階也 二明第二階亦十處説一明為住持佛法不得

打不得殺破戒邪見人如第三卷説護法之人雖持刀杖不應斷命引九部經

持聲聞戒即如律文廣明不得打比丘二明佛為佛弟子説九部經除一闡提

如第九卷説三明體性不定逢善緣即善逢惡緣即惡唯須多假純善人法始

得出世如第十一卷就喩説名作死活不定四雖復謗人謗法墮地獄暫入即

得出如第十二卷説五百婆羅門初謗法入地獄後信即便出第一階人不謗

大乘是故得知第二階人不免謗大乘五不能具持第一階常樂我淨法唯能

持當位一階苦空无常法如第十八卷説二乘所持即有壞滅亦噵阿羅漢滅

六如第廿卷説一闡提有二種一者利根二者中根即是利根一闡提一闡提

復有二種一者現在能生善根二者後世能生善根即是現在能生善根人七

聞善知識説普敬認惡法即能如説修行如第廿六卷直心法内説八如第卅

三卷説淺近之義為聲聞説九明唯能自利未能利他如第卅六卷恒河七種

人内説第三人出已即住第四人住已觀方第五人觀已即去是故得知唯能

自利未能利他十如第卅九卷四十卷内廣説十仙初時謗佛謗法後時廻心

即得三乘道果是謂廣説第二階也 三明第三階亦十處説一明第三階

[82]

體是諱惡人故不受他治罰返更打他殺他持法人如第三卷説破戒比丘共

覺徳比丘有徳國王鬪戰者是二明佛所不攝如第九卷説佛為弟子説九部

經除一闡提者是三明五不救如第十一卷説名作定死衆生不中治四明分

別一切人法長短悉皆顚倒盡如第十八卷説減廿種顚倒者是五明不免墮

十方一切阿鼻地獄後始能生出世善根如第廿卷説出地獄後能生善根者

是六明斷生得善根復不信佛性如第廿六卷説由不信佛性故不免墮地獄

七如第卅三卷説世間之義為一闡提五逆罪説現在世中雖无利益為生未

來諸善種子雖讀誦分別解説十二部經佛噵不解一句一偈一字之義八如

第卅四卷説空見一闡提善不善倶名惡不善如是等人如十方大地微塵一

種相似九如第卅五卷説利根之人能斷善根十如卅六卷恒河七種人一者

常沒是空見一闡提二者暫出還沒是有見一闡提是謂廣説第三階也所以

得知涅槃經一部對三階人廣説三階法又如下文正出經中具説三階處以

為所依喩如三子法説於十二部經内微妙之義為諸菩薩説淺近之義為聲

聞説世間之義為一闡提五逆罪説如三田三器三病三馬如大施時有三人

來如大師子殺香象時皆盡其力殺兔亦爾不生輕想諸佛如來亦復如是為

[83]

諸菩薩及一闡提演説法時功用无二驗之所以知華嚴經中對第一階人説

眞身諸佛應機度一切衆生三階法盡一部廣説正出所依經文即取第廿九

卷如來性起品譬如日出先照一切諸大山王次照一切大山次照金剛寶山

然後普照一切大地如來亦復如是成就无邊智慧日輪常放无量智慧光明

先照菩薩摩訶薩等諸大山王次照緣覺次照聲聞次照決定善根衆生隨應

受化然後悉照一切衆生乃至邪定為作未來饒益因緣經文雖无三字由與

涅槃經喩説法説義同无別驗之所以得知[一切同故一部中具説三階故抄出唯依兩部甚深大

乘經有同有異故非一處具説故引證通一切經律論]

第三明教所詮義者即引一切經律論證一切衆生乃至倶有三階根機不同

所由義是前就法立名即是依經以立教此就義立名即是依義而引文依經

以立教是一部之惣名依義而引是一卷之別目未立三階巳前衆生一揆既

立三階巳後根性區分於一切佛法乃至一&M000097;法即是五本五末同而異者同

謂一境異謂解分廣如後釋此即第三所詮義竟

第四明教所為人者即第三階空見有見衆生是亦是就意立名教雖具説三

階根機然起教人意為第三雖明餘二為相顯發令識同異自住分齊故唯第

[84]

三是教教[*]所為文開為四一明能認惡人二明學認時位三明所認惡法四明

引教證成第一能認惡人者如第二卷第二大段第二段第一子段引十輪經

四種僧驗三階人相對廣釋第二學認時位者時謂无始乃至可轉位謂世間

及入佛法如第二卷第二大段第二段第三子段末第十子句金剛廣釋第三

所認惡法者即是十二種顚倒雖十二文有兩重初三略説後九廣説略説三

者一自他相對就體學認其心顚倒欲使自認顚倒在己不在於他止誹謗故

二將心對境就解學認善惡兩種顚倒欲使自知肉眼生盲息倒見故三因緣

相對就病學認内外四種顚倒欲使善達因由緣成捨邪歸正求善知識學簡

敬故倒雖塵沙略説唯是其心謂内心體迷取着顚倒倒心發語即成誹謗起

自无始迄今不絶故名為常无一正念故名唯純經説其心或名自心或名己

見或名我見空見有見或名斷常或名妄想然心不孤起必緣境生隨其自心

所緣境界不過善惡人法迷名執法取相別人順情見善即生邪貪違情見惡

即生邪瞋迷境増減即是邪癡内懷邪三毒外信神鬼魔是為内外四種顚倒

此略説竟廣説有九文約為三初七就教次一就行後一就果就教七者一對

第一階就法學認常説純説顚倒為知佛説一切經法説己顚倒不説於他正

[85]

聞法故二對第二階就人學認最大別惡顚倒為欲知己顚倒病重不同於他

正思義故三對第三階引昔勵今就位學認最多顚倒欲使自知邪見成就七

別不救求普救攝正修行故四普別相對就時學認邪盡顚倒欲使捨他別邪

人法依普人法正出世故五詮旨相對攝廣就略引義歸名會出顚倒名義學

認今時自他學別謂求出世倶名顚倒體是顚倒審无疑故六横觀善惡就己

修道求心有无學認純顚倒謂莫問善惡多少盡顚倒故七竪望三際就己三

業經歴遠近學認常顚倒謂從无始法外法内乃至法忍恒无間故次一邪正

相對就行學認卅二種自他倶見眞正住持佛法自利利他顚倒欲翻邪學正

頓出世故是故第二大段明三階人行約此空見有見衆生卅二種偏病行明

三階人有无不定以分邪正謂一五二六二四一七一五者謂五本五末自他

上下普別善惡自利利他文在第一卷第一大段第三段第三子段中説二六

者謂六種偏病邪貪邪瞋邪癡信神鬼魔空見有見是為一六惣名在第一卷

別名在第二第三第四卷六種邪善謂名利徒衆多聞勢力勝他復為一六文

在第二卷第二大段第二段第三子段初引經等説二四者謂邪四依一依人

不依法二依語不依義三依識不依智四依不了義經不依了義經是為一四

[86]

復有邪四法謂名相妄想不淨説法復為一四文在第三第四卷第三大段第

三段第三子段廣説一七者謂七損七益中取七損為顚倒一可殺不可殺取

可横殺三寶衆生盡二識邪正不識邪正取邪正雜亂盡三有護无護取善神

捨護惡鬼入國盡四滅惡増惡取増惡減善盡五有感无感取失所感三寶衆

生盡六有緣无緣取失有緣三寶衆生盡七是當根對病藥非當根對病藥取

失當根對病藥盡是為一七文在第四卷末廣説此卅二種就行明顚倒攝顚

倒義最廣前第四一切經律論常説純説是文廣此卅二種是義廣遍該一部

初一五兼六種偏病就過去未來行習以明根次二六就現在人邪正以明起

行次二四就文教以明學法後一七就行所依境法通明前三義損益果此即

廣説就行明顚倒竟末後一種損益相對就果學認乃至滅破三寶法成三災

盡顚倒欲使厭果斷因捨損取益故如第三第四卷末所引經等説後明顚倒

鞕耎寛狹多少遍通十二悉堅如金剛廣如虚空多如大地微塵數等問第三

階人十二顚倒為當可轉為不可轉若爾何失若言可轉即无第三階同第二

故若不可轉何須説顚倒説无益故答倶得可轉不可轉各有四義由緣有善

惡位有上下法有普別行有過現故不可轉得有轉義初三因緣相對説若就

[87]

因定則不可轉由无始體迷名相善惡凡夫性成故就緣不定則亦可轉由善

知識隨彼微因為作強緣轉世間習得性出世正因緣故[如金師浣衣等由遇佛勝緣故]次四説

位上下相對説亦就法普別相對説上位別病成別法不能救下位病未成學

普法則救後五根行相對説就過去根則不可轉顚倒純常久習定故就現在

行則亦可轉捨邪學正隨人修斷厭怖當果捨損取益故又問今時定者不疑

不定者與第二階人何別答第二階人倒非常純根中病輕單行相普亦可轉

故第三階人常純顚倒根中病重具體相普始可轉故問十二顚倒及八種佛

法為名異體別為名異體同答就體不異就義名別十二顚倒略説唯是其他

廣説一切經論若認一倒則攝十二但隨藥病是故廣説若謂隨名則體異者

應第二階不具十二常純一切七種別惡唯第三階獨別有故故知十二即一

顚倒如八種佛法即一佛法故下文言一切八種佛法倶是普眞普正故所以

八種佛法名數雖少能得對治十二顚倒第四引教證成者如第三卷末具説

問何故八種佛法十二種顚倒不在初二大段中説答由第三大段明三階法

故爾

第一大段將欲釋義先牒義立宗後開文釋義此第一大段立宗偏明三階根

[88]

機義由未立法已前惣名一切衆生立法已後始分三階根機是故下文就五

本五末廣驗三種過去習氣根機不同故知第一大段偏明根機義四卷倶是

者此就通釋義不相違正如第二大段由現在人行邪正不同即驗過去根機

有異此即以果驗因成第一大段根機不同義由第三大段佛為三階衆生説

三階教法有上中下不同即驗所為三階衆生根機有異此即以法驗人成第

一大段根機不同義

第一段以根對法或二或三謂隨根授法即有三階由別為説世間義故若依

根學法但有兩階由經為説一乘三乘故[此文即是與下兩段開章仍充第一大段中三段數者為

令第三段中三階得成三子段類下餘段毎三]

[子段皆配三階文義相符分明易解]

第二段就行通説有兩階者謂説三乘應四諦行第三階人出地獄後畏苦性

破終入此行故就行通説唯有兩階若就位別説即有三階一純正无邪位二

邪正不定位三純邪无正位由第三階空見有見衆生從未墮十方一切阿毗[鼻]

地獄遍盡乃至畏苦畏惡性未破巳來猶在純邪无正位未入三乘正行所以

就位別説即有三階又九字是人語者謂立法字也以此九字釋一切經故唯

九字是人語也

[89]

第三段就位別説有三階即為三子段[一部文中毎三子段恒配三階第一子段明第一階第二子

段明第二階第三子段明第三階]第一子段明依第一階佛法證有一乘根機衆生文有五分

一立宗有一子句文有四義一就法驗第一階人謂依第一階法立一乘根機

衆生莫問凡聖即六住巳去倶是二就緣驗第一階解謂莫問値佛不値佛倶

即自開解是三就病驗第一階行謂常不起六種偏病即聞好聞惡心无憂喜

是四對下兩階驗第一階佛法以為所依反驗可知

二釋義又有三子句亦名立因亦名釋所以此三子句文即是三何以故[一何以故]

[就處解行驗二何以故對下兩階驗三何以故就本末習氣驗又釋一就位驗二就人驗三就行驗

即通名行]一又何以故就處解行驗於中有三句

一者就處驗第一階法謂一乘世界中唯有一乘根機衆生見一佛乘聞一乘

法餘三乘衆生不見不聞驗之

二者就緣驗第一階解[就教即自開解就境能自力知就果自能得度]

三者就病驗第一階行[下註]謂由无六種偏病故能發願受善惡兩種果以後驗

前者謂以第六廻向捨身命財盡驗第一廻向願唯除巳下釋疑謂能依教簡

人擇法非謂愚鈍心无憂喜有説无喜顯離邪貪无憂顯離邪瞋簡人擇法顯

離邪癡[六住菩薩者一解行住二淨心住三行道迹住四決定住五決定行住六究竟住]二又何以

故對下兩階驗文有二義

[90]

一牒疑雙立假不假義

二引經雙釋假不假義此復為二

初引勝鬘涅槃對下兩階釋成不假

後引華嚴以因對果釋成假義[又以上依經就位説以下立法者就病説]

三又何以故就本末習氣驗亦名就行驗即是行解病通名行故下文言從有

心有識乃至成佛道説名為行也文有三節[一本二末三普其文有註隔絶又五本明稟性異五末

明聞法異普引明起行異]

一就五本驗文復有二[初依五本習氣立義後引三部經文證成]

初依五本習氣立義[下註]就人明自他就法明上下普別就行明善惡自利利他

上下是有緣根機法普別是藥病根機法善惡是行體自利利他是行用也謂

自見短依[自]自[依]下普法斷好善内惡為他自受苦為自利見他長不敢學他上別

法修苦惡内善捨自樂與他為利他又由自見短自受下不畏現在別苦惡始

能永斷一切惡成自利由見他長廢己同他始能捨上別好樂與他廣修一切

善成利他即依自他成餘四義又攝後四惣入初中謂在人則見他長善在行

則捨上別好樂與他又由見自惡見他善則離偏空不見自善不見他惡則離

偏有不貪上嫌下則離偏貪偏瞋成普解破別執廢己同他盡則離偏癡斷好

[91]

内惡故不貪好學惡内善故不諱惡則免神鬼魔惑又由捨好樂即是現在利

他受苦惡為未來自利是謂本末習氣不起六種偏病

後引三部經文證成

一引十輪經以畜生驗人且分上下兩階善惡邪正兩性別[喩但明信善信惡法則兼攝邪正]

又准經下釋疑如第二卷起教中釋

二引楞伽經以邪驗正具分三階習性別謂由經別説第三階衆生凡夫性純

邪无正驗知第一階根機聖人性純正无邪以第一第三兩階根機純正純邪

驗知第二階根機邪正普有[下註]迷惑法者非是實事不實事謂當儒教由説因

果報應不盡故名迷惑如忠孝百行五明論皆説現益不盡三世前三惡道即

當教外此迷惑法即當教内謂從惡道至人天位後從世間入出世間即是引

俗入眞至三乘位

三引涅槃經以世間驗出世間謂由世間法中金師浣衣習性別能成出世法

中數息骨觀兩行因故得以世間法中三階習性別成出世法中三階根機已

下註有三對驗謂前後凡聖因果各通五本五末第三階以前後為位謂就佛

法内明一闡提位第二階以凡聖為位謂就須陀洹已去明聖人趣入大乘始

[92]

不定位第一階以因果為位就六住已去定不退轉為初因位成佛已後為究

竟果位又第三階唯是凡夫无聖人故就入佛法以明位第二階凡聖倶因至

聖不定故就聖明位第一階因果具足果至佛位究竟无對不可分階故但就

因六住不退明位設使眞佛應佛形像佛以分三階皆就所為人説一以前驗

後等者謂以未聞佛法已前象王凡夫因時見他善驗得聞佛法已後乃至聖

人果時得有見他善以後驗前等者謂以得聞佛法已後聖人果時自認惡驗

未聞佛法已前凡夫因時亦得有自認惡苦樂亦爾二以凡驗聖者謂於凡位

初入六住尚不假人法自能得度況入八地聖位始須佛勸反驗類知三以因

驗果者謂因時行果時説在因時善畜生觀下僧果時佛説下人觀下佛如自

他上下相驗旣爾類餘三本末可解又釋就前後驗病輕重有无就凡聖驗解

假教不假教就因果驗學行盡不盡此且就第一階説

二就五驗文即為五[從得聞佛法已來是]

初惣出分齊後一一別列[自驗肉眼故信佛教依法四依自知生盲自住分齊息一切惡]一[巳下]准依大方廣十輪經等

者此句明自他[下註]文有三義一就解明自他謂自見惡見他善二就行明自他

謂捨自樂與他樂三就病明自他謂能廢己同他盡又先就善惡明自他次就

[93]

苦樂明自他後就事業明自他又就因明自見惡見他善即知解眞就果明自

受苦與他樂即知行深就事明廢己同他即知病輕謂他人法勝己故能廢己

同他又此文善畜生是以前驗後句末聖人自認惡是以後驗前前後各顯半

邊始得合成一義

[巳下]准依迦葉經[此就苦樂明自他亦成自利利他行即是以聖驗凡]

二[巳下]准依為等者此句明上下即是以果驗因[上來三驗是前凡因時見後聖是自行後聖果時

為他説故依佛教仰信不違即是有緣根機依根起行義]

三[巳下]准第三卷等者此句明普別[即是藥病根機依法破病學行義由學普眞普正佛法破別怨

別親病得人菩薩六位巳下違順並行就位上人説]

四[巳下]准依第二卷等者此句明善惡[下註]明善内惡惡内善各有三種一就境明

善内惡謂求見未來世佛及邪魔作佛等惡内善謂惡衆生中有佛性及應佛

菩薩二就緣明善内惡謂信施等中有貪瞋等行惡内善謂麤衣惡食等中有

正善行三就行體明善内惡謂邪善惡内善謂菩薩逆行十惡又説於他善不

嫉即斷善内惡於他惡不嫌即斷惡内惡於他善隨喜即修善内善於他惡慈

敬即修(惡)内善又持戒得名利即斷得好樂惡護法被毀害即斷得惡得苦惡

修禪得名利即須得好得樂善頭陀麤衣食即須得得惡得苦善

[94]

五[巳下]准依大方廣佛華嚴經等者此句明自利利他[下註]問云何三義具足无違

答菩薩修行必具三義謂寛長不退轉廣則以利他為心長時則以自勞成行

不退則以同行取果願行相資自他並出即是行由生成生由行度行由願修

願由行滿(行)現在未來互相資辨是故三義説不相違[苦惡正行好樂兼學]

三[巳上別引經驗之巳下普引經驗之]別謂本末各引經驗普謂本末共引經驗於中有十一句[有一准依十亦名]義約為三

初一句反驗第一階法

次一句通驗三階人於中有三一以畜生驗人二以邪驗正三以世間驗出世

後九句別驗第一階成普敬認惡行義約為三一有五句成菩薩行具三義一

寛二長三不退寛有二句一約修善行明寛謂違順並行能受善惡兩種果盡

二約斷障行明寛謂雙除二障一煩惱障二智障

長有二句一約前際明長謂无始五本習氣二約後際明長謂斷三世惡學三

世善盡反擧十輪經等&M013664;陀羅不斷三世惡即是邪善一者惡欲謂求現在名

利徒衆二者大欲謂欲他知我已得聖果三者欲欲謂自求未來人天勝報由

[95]

此三欲増惡減善

不退有一句謂不畏現在苦惡徹到成性盡此有二義一者心願二者起行行

有三義一難作能作二難忍能忍三難施能施

二有一句正出普敬認惡行體謂依時處人學八種佛法認十二顚倒

三有三句明認惡所由一由畏罪徹到二由信用佛語三由解法檢驗畏罪徹

到者謂畏未來最大多重惡果信用佛語者謂即能仰學先聖知己由認惡入

道於中有七一唯由見佛自認己過去犯戒惡二唯由見佛為惡時惡人説惡

法三唯由見佛訶末法法師不説惡四唯由見臨得聖出家人由認惡得道五

唯由見直心菩薩自認犯戒惡六唯由見摩訶薩怕生死七唯由見怕罪是菩

薩種姓相解法檢驗者謂現見末法第三階人&M013664;陀羅等不畏後世定墮地獄

與經符同驗經中説今時怕罪決得出世故須認惡亦驗知有第一階根機

三又一句[又此段下]喩説有五

一喩斷惡修善普遍法界[謂自見惡故能斷惡盡見他善故能修善盡善惡内惡倶斷名普斷惡善

惡内善倶修名普修善]問前法説具五

本末此中何獨先明善惡答雖五相由斷惡修善正是行體故文特標惣指此

段第四合喩偏合此義

[96]

二喩不為邪魔之所傾動[喩如一切大地巳下是]

三喩煩惱輕微易可除斷[喩如一切大地巳下是]

四喩依時稱根善得調亭[喩如一切夏天巳下是]

五喩行徳深勝堪為賞罰[後亦名常善調亭巳下是]

巳前五名傳禪師解後諗法師兼取合喩釋為兩義前喩解行病同異後喩解

行病多少前喩五本五末即為五義

一陰陽喩喩无自他偏病[謂見他善能成自善不見他惡能滅自惡]

二普高普下喩喩无貪上嫌下病

三土地最耎喩喩无捨普學別怨親金剛病

四夏天七種熱具足喩喩无偏斷惡修善病[一患熱病二服熱藥三陽氣熱四日熱五火熱六着厚

衣七喫熱食]

五善調亭三階根本法喩喩无自損損他病[前亦名巳下是]

有釋為七一行二解三病四根五法六義七文行謂斷惡修善普遍法界即是

行深解謂大地良田平正即是解眞病謂土地最耎除諸沙鹵惡草株兀即是

病輕根謂具七種熱正善解行邪惡緣不能壞唯増正善等如合喩釋法謂三

階佛法依時稱根義謂正行賞罰自利利他文謂教是能詮引經成證惣喩金

[97]

剛明第一階解行深勝捨身命財畢竟不退堅固難壞故喩金剛第三階人煩

惱堅固如似金剛第二階人煩惱不定猶可琢磨喩石山

四又一句[又此段下]合喩[文中唯合第四善根増減如七種熱具足衆生]

五又一句[又此段下]結[下註]文有二驗先順驗即以名驗義謂以一乘名驗一性義後

反驗即以別驗普謂以下兩階根機性別驗第一階根機性[大乘為自小乘為他相行四乘性恒一

乘又於自及]

[他眷屬徒衆常无彼此不偏親己不別疎他即是常无六種偏病]

第二子段明依第二階佛法證有三乘根機衆生文有五分

一立宗先依第二階佛法立三階根機衆生為第二階根機次以本末相收由

病行同故唯立一階對異上第一階後就位別説由邪正不同分為兩階對異

下第三階問三階習氣各有本末何故就行唯説一階答若就正行以末收本

則兩階倶得名為三乘未別立空見有見衆生為第三階若就病行以本收末

則兩階倶得名為空見有見未別立三乘衆生為第二階今邪正通説皆名為

行故云若就行通説由有六種偏病等同故唯説一階[此中以畏苦性未破巳前名為本畏苦性破

巳後名為末准下第三]

[子句貪好嫌引十子句金剛皆名本正三乘根機成就名為末故]若就位説邪正兩分第三階人則

以邪見成就為位故

名空見有見衆生為第三階第二階人則以正見成就為位故名三乘根機衆

[98]

生為第二階若就行説各具本末皆從无始各至十地

二[又何以故下]法説釋義[##問後答]問有二義何以得知三乘空見有見就行通説本末為

異異上第一階就位別説邪正為異異下第三階

答有八句[五者三又]義約為三

一有五句上下相對立第二階[取五者為五句]前四子句對上分階答成同義後一子句

對下分階答成異義[下註]一者釋宗中第一人法相成立第二階二者釋宗中本

末相攝同名三乘空見有見三者釋宗中六種偏病同四者釋宗中等同所謂

解同五者釋宗中邪正不同分為兩階

一者就處同人同惡同驗之文約為四 一引十輪大集驗三乘衆生同第三

階文中有三一擧處人惡同標名立義[前第一階根法相對立此第二階詮旨相對立]

二[准依大方廣下]引文驗義具顯三同[下註]三乘世界五濁世界是處同一切人民起於斷

常於如是等衆生中是人同心常遠離棄捨眞實極惡増長等是惡同又由誹

謗正法毀訾賢聖是惡世界穢土正因不信凡中有別聖障別淨土不信相中

普體障普淨土

三[又无量壽經下]釋疑分階寄同顯異

[99]

二[又此句巳下]引法華經驗三乘菩薩同第二階文中有三一會同名義[下註]此中上下

有兩種一就文明上下即方便品為上譬喩品等為下二就義明上下即一乘

名上三乘名下三界衆生者即是具足煩惱火宅根機經云為説三乘知三界

苦若心決定説一佛乘今起教者當遺法立因時為説兩種大乘佛法謂少分

甚深一乘大乘為悟佛知見令發菩提心故少分小乘三乘大乘為厭三界苦

解脱虚妄故此是凡夫依文驗義上下並説不同聖人論師説昔對根授法時

所為根機或以上從下判屬三乘大乘謂為別教三乘凡夫論云求勢力人顚

倒求諸功徳増上慢心而求人天有漏果報對治此故説火宅譬此則攝眞從

應述昔因時為説三乘苦空淺行各趣涅槃或以下從上判屬一乘大乘謂為

二乘聖人偏就佛果攝應從眞為説常樂令人一乘大乘即是論師釋經十方

世界中尚无二乘何況有三論云謂无二乘所得涅槃唯佛如來證大菩提究

竟滿足一切智惠名大涅槃非諸聲聞辟支佛等有涅槃法唯一佛乘故或上

下並説者藥草喩品為大乘凡夫一三並説究竟眞實一因一果一乘菩薩是

大小樹三乘菩薩是上藥草論云大乘人一向決定増上慢心如是倒取无別

聲聞辟支佛乘對治此故説雲雨譬是故經云佛平等説如一味雨隨衆生性

[100]

如彼草木所禀各異又云汝等所行是菩薩道漸&M000097;修學悉當成佛

二[何以故下]依文驗義文復分三[何以故者責驗佛意所由]

一以一乘三乘相對驗[三乘被破一乘不被破三乘是先心所好一乘非本所望]

二以喩説驗有三義別一三乘倶是无求出意衆生二倶是唯有一門狹小衆

生三倶是三車誘出衆生[倶從巳見門中三車誘出]

三以法説驗略合二義謂三乘倶是雖遭大苦不以為患衆生次下經文乃至

佛為於一佛乘分別説三

三[又窮子下]類引經文[火##喩執教迷理窮子喩執應迷眞藥草喩執根迷法化城喩執果迷因]

三[又此第二巳下]引華嚴經等驗分下兩階異第一階文中有二一教説善惡異二教説

開遮異[又下四安樂行品巳下是]

四[又准依下]引四阿含經等驗三乘菩薩同第二階[謂同二乘行得三乘道]

二者就三乘空見有見名字同驗之[前句驗名所目義此句驗義所得名]文中先驗第二階有空有[見]有

見名後驗第三階有三乘名

三者就求好厭惡深淺同驗之[此句明第二階病同第三階即驗宗中六種偏病顚倒同故唯説一

階文中以後驗前者經文以後惡魔發願教衆生破戒習誦驗前惡]

[賊破戒比丘同諱惡故義當即是有見衆生准依巳下貪好諱惡並説若非貪好為因豈得果時四天下无興等者]

[101]

四者就三乘倶不解法身如來藏同驗之[此句明三乘菩薩解異第一階同第二階聲聞緣覺釋宗

中等同字所謂解同巳前四句對上分階竟]

五者就邪正有无驗之[此第五句對下分階]文開為二一就發心生善驗文有七節初兩節

引十輪經唯驗第二階邪正並有後五節引涅槃經邪正相對説兼驗第三階

純邪无正[言三念者一念自來處從人道來二念生何處是阿鼻獄三念來何業謗大乘經國主所殺而來生此廻心信敬生甘露鼓如來世界壽命十劫]

二[准依觀佛下]就滅罪得道驗文有兩節邪正別説初説第二階滅罪得道

後[時節遠近巳下]説第三階受苦障道

二又兩句[又一切下]以邪驗正具立三階[此句人法雙立異前後故]

初句驗知有三階人

後句驗知具三乘名

三又一句[又何以故下]具驗本末成第二階[下註]此中五本五末通有五義異上下階一

非常二非一切三自他信見不同用四長短善惡不相攝五不定於五本中上

下及自利利他分同第三階餘翻上下階[下註]從他聞音名信自思生解名見又

初心愚鈍名信後心決了名見又信則單於自他起見則兼於長短起上第一

階能廢己同他盡下第三階能廢他同己盡二倶不被緣轉是故信見合説此

第二階人信則於自他隨緣不盡見則於長短善惡稱實而知互不相攝是故

[102]

別説又五本中普別及善惡不同第三階言好惡者由第二階本世間位有孝

子賢臣君子等善爭名位惡故畏忠孝仁義善内惡少[准除巳下有四節驗]

三又一句[又此段下]喩説或五或七准第一階於中異者若就人則凌室冷喩二乘

斷惡春秋陰氣冷喩大乘斷惡若就根則本來別教定性三乘根喩凌室通教

三乘根及先少一乘根喩陰氣若就法則凌室冷喩斷少惡春秋陰氣冷喩遇

緣不定不能捨身命財盡修善亦爾若就行則律儀戒斷惡四无量修善如陰

陽氣若就位則廻心學一乘已去如陰陽氣其大地別高下喩三乘解石山谷

別高下喩己見煩惱難廻草木喩三乘性別[山谷草木出法華經]

四又二句[又此段下]合喩[下註]前句正合明遇緣不定所以唯得守節行順不得行違

後句釋疑謂若就根機過習即善惡等一向不得雜亂若就位説得聖果廻心

學一乘佛法即違順兼行然學法不盡異第一階五又一句[又此段下]結文亦有二

[一以名驗義二以普驗別]唯第一階第三子段明依第三階佛法證有第三階根機衆生文有

五句約為三分[以立宗名第二階首合喩在喩説中故唯三分]

一法説釋義文有三句

一就教驗人立第三階[言利根者簡異瘂羊邪見成就簡異位前常沒顚倒簡第三階]文有三分

[103]

初牒宗標名名有通別別謂就位別説別名邪見成就空見有見衆生通謂就

行通説通名三乘根機衆生略引三部經通證兩名

次[何以故下]引經釋義[下註]有三者子句引三部經

一者引摩訶衍經明見多佛具多解行[下文結言文不具足者謂説出地獄後障道續善根文不具

足]

二者引佛藏經明度多衆生

三者引十輪經明多人錯學三部經倶道不免謗人謗法受苦障道

後[所以得知下]會名歸宗[下註]體壞行壞非三乘器者舊十輪經舍有利根鈍根兩人其

鈍根者即求善知識中所引者是其利根者即此第三階中所引者是是以新

翻經開為二人一意樂加行倶壞非三乘器是利根人二戒見倶壞非三乘器

是鈍根人二倶佛為説布施法舊經合説同行布施是故禪師玄會經文兩處

別引何以故四子句者於第二階五者句中除第四一句非第三階

二又一句[又何以故下]具驗本末成第三階[下註]本中未聞佛法未起行故以長短好惡

為名末中已聞佛法已起行故以善惡為稱本中就情故説自利利他末中依

法故成自損損他謂自不學當根佛法故成自損滅他學者故成損他以人驗

法者由當佛滅度一千五百年後現有第三階人在故得以人驗法餘上兩階

[104]

有无不定或隱有顯无人不可識故唯就教但三對驗三又一句[又何以故巳下]以正驗

邪別三階教[下註]前第一階引楞伽經以邪驗正別三階人此第三階引華嚴經

以正驗邪別三階法何以故以楞伽經就凡夫性別説邪人就聖人性通含兩

階是故以邪驗正別兩階根以華嚴經就處別説一乘佛法大集十輪共處同

就三乘佛法是故以正驗邪兩階教即明最廣一切經律論常説純説顚倒[下註]

謂一切經律論常唯純説惡及邪善誹謗正法毀呰賢聖雖有經説常正純正

即顯常邪純邪謂説藥多明知病重

二又一句[又此段下]喩説兼合[准前兩階]

三又一句[又以一乘名下]結名驗義[下註]謂一向欲得攝他同下唯欲得己別好不用他好

故唯性別不通自他不同一乘人廢己同他莫問自他倶欲得普好亦不同三

乘衆生不能廢己同他不能攝他同己故莫問自他各欲得別

都又一句[又上來下]惣結三階

次又已下有五句明所依甚深大乘經謂涅槃經華嚴經[就第一大段未明所依經者由佛具説三

階根機不具對根説]

[出世法故不説下第二第三大段未説]涅槃經有{1}句[前句略説喩説但明三階根後句廣説法喩具明三階根法又前驗第一大段後驗四卷倶是通後兩大段所依法也]初又一

句就喩説明三階根機[下註]問經既就位何故立法者就病説邪答佛對根授法

[105]

為根成者依根起行故就位説禪師遺法立因唯為下人破病學行捨邪歸正

以立根故就病説又病則通三階有以人驗法根機易識正解正行或今時來{1}

具故立法者就病説也又第三階位前人不見佛故立法者就教起教對病説

後又一句説多喩説法説明三階法[法謂甚深淺近世間三階法也又三田等喩所被根師子喩佛授三階法]

華嚴經有三句[何以故者此擧所為難所詮也問華嚴經七處八會唯説一乘佛法聲聞緣覺不見不聞何以道言喩説法説廣明三階故]

初又一句都略抄出三階經文[先以義摠釋後第一世間淨眼品下依文別解]

先以義惣釋有三

一明對根授法時[下註]廣略兼正所為不同作四對説一眞應二一乘三乘三三

階四大乘小乘一為第一階人轉因成果故作眞應説二為第二階人廻三入

一破別成普故作一乘三乘説三為第三階人廻邪入正故作三階説四為第

二階轉凡入聖未廻心人作大小乘説亦名作三乘説又亦為第三階位上不

可廻入人作大小乘説由順病故是世間義若作一乘三乘説由破病故是出

世義由法華經中簡機説故謂五千避席是

二[唯除以下]明遺法立因時[前對根授法時佛不為第三階説出世義此遺法立因時立法者正為第三階説出世義]

[106]

問云何為漸而言頓説答法有前中後際説有隱密顯了隱密者為漸説顯了

者為頓説謂佛為第二第三階人説大乘小乘及世間義是隱密義説中際法

説第三階不盡前際説彼无始非三乘種畢竟不得出世説第二階不盡後際

説彼永入无餘涅槃身智倶滅畢竟不成佛故後雖為不定根者受記作佛猶

聞定根二乘不為説究竟一性常樂我淨故是名為漸為第一階人翻此為頓

三[餘一切以下]明所引一切經律論

後[第一世間淨眼品下]依文別解

二又一句[又巳下就喩説法説下]正出所依三階經文

三又一句釋今令得抄出所由[先牒華嚴經對機授法為疑後唯除下引十輪經道法立因解難]問經言不入餘人之手

云何末法抄出答華嚴據對機故不入餘人手十輪據遺法故得今時抄出後

又五句對諸門辯同異問答釋疑亦名不依餘經抄出所由

一又一句對三聚辯同異[雖邪定聚同第三階而正定聚含餘兩階不同而同此之謂也]

三聚有三重一有涅槃法无涅槃法三乘中一向定差別二善行惡行因差別

三惡道善道因差別如文次第應知

二又一句對四乘辯同異文含五者句

[107]

一者人天乘佛法攝

二者第三階佛不攝[此中就第三階當位以明本末不同前對第二階正三乘位以明本末下引八句經文驗之]

三者第三階人出地獄後佛始攝

四者鈍根瘂羊僧是四乘根佛現攝

五者四乘中菩薩乘一乘三乘含説

三又一句對四僧辯同異[雖无]慙僧同第三階餘三不同故不依説]

四又一句三階自相對辯同異亦以空見有見名對我見名辯同異即明七種

最大別惡顚倒

一於三階別作一階謂純邪无正第三階

二就喩説別作一階謂定死不活衆生

三就法説別作一階謂為一闡提説世間義

四於恒河七種人別作兩種人謂空見常沒有見常沒合作一種常沒顚倒

五於三聚別作一聚謂邪定聚

六於四種僧別作一種僧謂无慙&M011095;愧僧

七於六道衆生別出其輕重分齊謂墮十方一切阿鼻地獄

[108]

五又一句三階行位相對辯同異文有二義

初就行位辯同異[一乘三乘為正行六種偏病為邪行復以邪正為位前後行位為同為異]

後就體用辯同異[此中水喩如來藏佛性池河喩三階根機行解病若以水攝池河則常同无別若

以池河攝水則常別不同]


三階佛法密記卷上